歷屆ifva節
第二十八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經歷艱難三年,生活逐步走向正常,一切無邊的創意點子,以幾近瘋狂的形態,一觸即發。
 
今屆比賽,五個組別收到來自不同亞洲地區及一眾本地創作人的短片、動畫及媒體藝術作品,連同與 Meta 聯手推動的 VR 特別獎,以創作回應時代的各種議題,既有生死攸關的重,亦有生活日常的輕。
 
媒體藝術展《CINEMA 2.0 : 光域》展出四份作品,重新思考屏幕作為媒介與當下現實生活之間的各種微妙關係。為期兩周的期間限定「VR 影院」將上映國際及本地 VR 獲獎佳作,「We Need to Talk about VR」兩日對談大會,則邀得國際及本地創作人,分別探討 VR 作為新的敘事手法的各種面向。第二十七屆 ifva 媒體藝術組金獎得主劉清華的個人展,藉由一系列新舊影像創作,重新建構城市與身體的記憶。專為香港少數族裔青年而設的影像教育計劃「影像無國界」,成果短片繼續以影像分享多元聲音。
 
 
第二十七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在抗疫的疲勞與鬱悶的當下,我們經歷了一個接一個難關。願你一同帶着莫名的衝動,躍進未知之中,繼續冒險。
 
今屆比賽五個組別收到來自多個亞洲地區的短片、動畫及媒體藝術作品,聯同一眾本地創作人,回應在全新常態的當下,如何面對生與死、分離與重聚、記憶與現實等切身議題。
 
媒體藝術展《CINEMA 2.0:光域》展出四份作品,重新思考屏幕作為媒介與當下現實生活之間的各種微妙關係。第二十六屆 ifva 媒體藝術組金獎得主勞麗麗的個人展,藉由一系列全新創作,探索人類跟自然的矛盾跟角力。《無舞之間》創作分享及 VR 實測體驗,導演曾翠珊將聯同她的主創團隊,分享不同藝術類型的合作,以及科技如何推動創作。《集合吧,香港動畫師!》圓桌大會,邀得不同年代的本地動畫業界代表,包括許誠毅、江康泉、麥盛豐、崔家曦及何慧君齊聚一堂,回顧及遠瞻香港動畫的過去及未來,一同開闢香港動畫之路。
 
第二十六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2020年,世界不同層面皆進入新常態。然而,任世道再壞,只要緊靠並行,也能在險峻之時,長出極其罕有的花。
 
今屆比賽五個組別一共收到來自26個亞洲地區的短片、動畫及媒體藝術作品,回應各個跨越文化的生活、社會、性/別及政治議題。疫情全球肆虐之際,影像媒體創作記錄當下,或許成了一眾創作人繼續創作的最大原動力。
 
媒體藝術展《Cinema2.0:超眼球》展出的三個作品,嘗試超越眼球所見,脫離視覺主導的方式去感受媒體藝術作品,再出發想像眼睛與媒體的關係。去屆ifva媒體藝術組特別表揚得主張瀚謙的個人展,以裝置藝術作品,思考科技與人文記憶之間的角力。
 
兩場大師班將就影像與音樂作深入討論:金像獎配樂大師金培達將以「母題旋律」分析電影配樂與影像的敘事方式;音樂錄像導演鍾偉權則聯同音樂製作人 Edward Chan 對談流行音樂與音樂錄像的關係。兩場網上「人民影院」分別是動畫師謝文明及導演徐漢強的短片回顧,二人同為台灣金馬獎及ifva 得獎者。影像教育計劃「影像無國界」的少數族裔學員,與導演陳瀚恩聯手製作十周年短片《巴基之詩》刻劃在地少數族裔青年的生活與生存。
 
第二十五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2019年我們過了舉步維艱的一年,而世界也與香港互相呼應。

今屆比賽收到來自逾40個亞洲國家及地區、合共超過1,900個參賽作品。各個不同參賽組別的作品,無論短片、動畫及媒體藝術均不約而同地展現了由個人出發的內心煎熬、家庭糾紛、社會紛爭以至國際間的戰爭所帶來的靈感。縱然百感交集,但他們選擇以影像反映當下。

當打破了電影不單是以視覺先行的固有觀念,媒體藝術展「CINEMA 2.0:超眼球」三位藝術家充滿深意及刺激官能的作品,啟發我們重新思考除了眼晴,原來還有更多的感知去洞察情感上的酸甜苦辣。ifva為上屆媒體藝術組銀獎得主卡娜舉辦個人展覽,從她透過磚頭、鐵粉與磁力創作的裝置,讓我們與她一同領悟重建與摧毀的公共意義。

「追光路上」繼續聚焦默默耕耘的本地創作人。手繪動畫師麥少峯耗用他人生中的50,000小時去創作自己醉心的動畫,讓我們看見了專注而規律的人生,如何創建出屬於他的動畫世界。大師班請到評審山下敦弘及Matt Abbiss進行放映及講座,兩位的作品都在簡約的生活/空間之中尋找最大的可能性,故事結構的張力更見心思。導演陳瀚恩則會聯同曾經參加過「影像無國界」影像教育計劃的少數族裔學員,製作十週年呈獻《巴基之詩》短片,刻劃少數族裔青年在地生活的掙扎與體會。

第二十四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每個創作人皆有心魔,不斷的創作大概是其中一個跟心魔相處的上佳方法。本年 ifva 與一眾創作人繼續聯手,拒絕妥協,勇敢創作。
 
電影大抵是現代人類的神話,媒體藝術展「CINEMA 2.0:雅各歷書」將建立一個如真似夢的國度,思考未來的神話究竟為何。同場展出今屆ifva 比賽媒體藝術組的入圍作品,來自本地以及亞洲的創作人,以媒體藝術作載體,重新思考人類與世界及其環境之間的種種有機關係。
 
ifva 比賽動畫組來自本地及亞洲的作品,繼續以動畫挑戰影像極限。入圍短片亦各具獨特觀點,緊扣生活之餘亦放眼世界。今年開始,ifva 推出「追光路上」系列,每年聚焦一位對創作持之以恆的導演,以個人作品展演給予他們更大肯定。為系列打響頭炮的,正是今年為ifva 創作宣傳片的黃飛鵬。台灣電影創作人楊力州,除了擔任比賽評審,亦會帶來他的作品《紅盒子》並親臨主持講座,及為本地藝術家進行指導。
 
除了安坐戲院欣賞作品,觀眾更將可在星光下欣賞由張國榮及陳百強主演的《失業生》,與已故巨星一同面對夢想心魔。此外,賽馬會 ifva Everywhere 早前舉行「48 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作品將在節期回歸;為香港少數族裔青年而設的影像教育計劃「影像無國界」的成果亦會在節期上映,分享多元聲音;至於「香港短片新里程」將本地短片帶到歐美揚威海外後,現在亦可讓本地觀眾一次過重溫。
 
第二十三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今年的 ifva 繼續讓各路人馬發揮創意,但創意絕非遙不可及、高深莫測,隨時可以由身邊人、手邊物開始。
 
序幕由「CINEMA 2.0:幽鏡」揭開,人人皆有一張臉,展覽以此為切入點,思考各種媒體所呈現臉龐的意義。同場展出今年 ifva 比賽媒體藝術組的入圍作品,各種取自生活經驗的題材、多元不同的媒體,都被來自亞洲及本地的參賽創作人發揮到極致。
 
本年度 ifva 比賽動畫組首次接受亞洲區動畫參賽,作品創意澎湃。其他各組入圍短片雖非千萬鉅製,但質素絕不輸蝕,與今年預告片主題「土炮煉出新意念」異曲同工。
 
比賽評審臺灣導演林書宇將親臨分享,而香港獨立電影導演陳果更是本地低成本拍出高質素作品的佼佼者,觀眾可在星光下、草地上欣賞他的《細路祥》。
 
賽馬會 ifva Everywhere 亦有精彩節目,早前舉行的「48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用死線逼出創意,作品將在節期首度回歸戲院。為香港少數族裔青年而設的影像教育計劃「影像無國界」的成果亦會在節期上映,與觀眾分享多元聲音。還有「香港短片新里程」將本地短片帶到法國,揚威海外後現在可讓本地觀眾一次過重溫。
 
創意,從來就在不遠處。
 
第二十二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ifva 一直是讓各路人馬測試創意的實驗室,能入圍的作品當然經過千錘百鍊、無數試驗而成。除了入圍作品,評審亦挑選了一些甚具膽量與心思的作品推薦予觀眾。
 
「CINEMA 2.0:念念不忘」媒體藝術展的作品,以一些嘗試抗衡時間流逝的實驗,思考電影媒體與記憶、時間性的關係。同場展出ifva 比賽媒體藝術組入圍作品,一樣是創作人的實驗結晶。
 
天馬行空不等於空中樓閣,走出自己的世界多觀摩多交流,才會有更好的創作根底。今年ifva 聯同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和新加坡Objectifs 帶來「漂流家園」放映節目,亦請來台灣沈可尚導演帶來短片分享,讓大家放眼國際。
 
ifva 致力培育年輕一代加入實驗大無畏的行列,其中為香港少數族裔青年而設的創意影像教育計劃「影像無國界」的學員作品,將在節期上映。另外亦會放映「香港短片新里程」的優秀作品。
 
去年ifva 懷着實驗精神,舉行了賽馬會ifva Everywhere 48小時短片製作挑戰賽。勇敢參與這個實驗的八隊創作隊伍,挑戰48 小時製作極限,作品將首次在戲院放映。
 
第二十一屆 ifva 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ifva 比賽參賽者全是「有火」之士,創意澎湃,今年比賽五個組別的參賽者再次帶來精彩作品。入圍作品固然是火力全開、千錘百煉的成果;未能入圍但獲評審推薦的,仍然火花四濺。

「監控」、「操縱」似是與創意水火不容,但今年的媒體藝術展「CINEMA 2.0 — 玻璃之城」卻以監控為題,探究兩者之間的微妙關係。展覽為今年 ifva 節揭開序幕,同場展出 ifva 比賽媒體藝術組來自本地及亞洲的入圍作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了創意能夠薪火相傳,ifva 一直致力推動各種影像教育項目,如「ifva 青年導演計劃」、「影像無國界」等,趁着節期與大家分享成果。當然,今年也繼續有「香港短片新里程」的作品選映。

今年 ifva 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捐助,舉辦第一屆賽馬會 ifva Everywhere,其中部份活動如大師班、露天放映等,亦會配合今年節期舉行,萬勿錯過。

更多>>

第二十屆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今年ifva 踏入第二十屆,溫故知新也許就是最好的慶祝。二十年來,ifva 一直努力耕耘,推動短片與影像媒體創作,發揚創意文化。

回首廿載,每屆ifva 的金獎作品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為了讓廣大市民欣賞ifva 金獎作品,一連十二個《獨立是…》節目,將歷屆金獎作品帶到港九各區,深入社群,不負「創意策動」和「全民參與」的使命。

ifva 以比賽起家,不少創意人才都在歷年比賽中嶄露鋒芒。今年參賽作品依然水準高企,由評審精選的入圍作品固然不容錯過,而未入圍但獲評審推薦的亦屬佳作。每個組別的金銀獎作品更是教人引頸以待,期待頒獎禮上揭盅。

比賽以外,這二十年來,ifva 也發展出一個又一個意義非凡的項目,趁著節期與大家分享豐盛碩果,包括「ifva 青年導演計劃」、「影像無國界」等,當然還有「香港短片新里程」作品選映。

CINEMA 2.0 近年伴隨ifva 成長,今年的「硬電影」便為觀眾帶來媒體藝術新體驗。

展望下一個二十年,ifva 只會更精彩。最重要的,是繼續有觀眾的參與。

更多>>

第十九屆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第十九屆ifva 以「講故仔」貫穿全年活動,請來林紀陶策劃「講故仔」的短片節目,從過去ifva 的得獎作品中,精選動聽耐看的好故事。開幕節目《我們一起愛自主》選來八部得獎短片,當中不乏今日響噹噹的名字如彭浩翔、許誠毅、袁建滔等。林紀陶另挑選九部ifva 得獎佳作,於兩個「ifva 同你講故仔」節目中上映。憑著《狂舞派》人氣急升的黃修平,親自揀選對他影響至深的一篇情書—岩井俊二的《煙花》,連同他自己說過的故事一同放映,並會主持《黃修平教你講故仔》工作坊。來自馬來西亞的陳翠梅帶同七部作品與香港觀眾見面,台灣的陳駿霖也會分享他《一頁台北》以外的創作。媒體藝術方面,今年呈獻以電腦遊戲為主題的展覽與活動,精選來自美國的Tabor Robak 及Douglas Wilson的作品,邀請觀眾遊樂於藝術中心。入圍作品仍然是每年ifva 的重頭戲,萬勿錯過。

更多>>

第十八屆 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

 

承接過去幾年專題,第十八屆ifva節聚焦實驗作品,開幕電影是匈牙利傳奇的電腦動畫先鋒Tamas Waliczky的《湯姆力斯基歷險記》和日本著名導演河瀨直美的新作《塵》。再走出電影院,日本創意音樂組合Open Reel Ensemble玩轉舊式開盤磁帶錄音機,結合當今電腦科技,衝擊新舊音樂技術界限。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風靡萬千媒體藝術新貴,是次展出他的互動裝置,必有迴響;同期亦展出Waliczky多部1986年至2013 年間的電腦影像創作,穿越藝廊,好比上一課媒體藝術史。回望我城,由媒體藝術家葉旭耀策劃的《拾遺記》,展示一系列ifva最重要的實驗電影和錄像創作,把一度被遺忘的創作地圖重新展現。更不可錯過每年重點節目「第十八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各組別入圍作品放映與展覽。

更多>>

十七屆 ifva 

 

ifva 昂然踏進第17 個年頭,繼續鼓勵實踐和開發意念,洋洋喜喜地扶植創意人才;路遙遙走下來,沿途催生了許許多多優秀的本地錄像作品。

除各組別的競賽作品外,本年度更開放《紀錄片工房》新環節,邀得台灣名剪接師陳博文專程到港開辦「剪接大師班」,並籌辦講座及工作坊,配合德國大導演韋納‧荷索的紀錄短片放映,讓參加者一口氣盡享製作、籌劃、觀摩、交流的經驗。

《紀錄片工房》亦了安排兩場精選的ifva 歷屆優秀紀錄片作品,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平台公映,好讓新知舊友又再濟濟一堂。

十六屆 ifva 節

 

除入圍放映外,第十六屆ifva傳承與凝聚本土創意的精神與實踐,找來7-eleven成為創意夥伴,邀請七位ifva歷屆得獎導演齊集開幕節目ifvagreenlab,拍和生活。

ifva更引入新環節「動畫工房」,邀得法國GOBELINS動畫學院攜手合作,來港舉行大師班和放映會, 為本地動畫創意人提供增值與提升專業水準的機會。

同時,ifva緊貼國際藝壇潮流,是屆引入德國新媒體藝術團體——「Transforma」(由Luke Bennett、Baris Hasselbach及Simon Krahl組成)以及台灣的姚仲涵,實驗聲音與影像,帶來精彩的現場演出。

另一位國際知名藝術家伊藤隆介則以微型玩具建構電影裝置,延伸電影的空間感,他的個人展覽與是屆互動媒體組入圍作品展同場舉行。

第十五屆 ifva 節

 

第十五屆ifva短片節開幕電影《黄金寓言》,乃由《4月3周2日—墮胎日記》導演克里斯汀.穆基扶持多位新進導演拍攝而成。克里斯汀首次監製及執導五齣閒話家常東歐鐵幕時代的短片,透視城市神話,用黑色幽默回看民間傳說。

承接近年動畫熱潮,ifva引入日本和韓國,以至拉脫維亞等不同地區的動畫作品。

為慶祝ifva 創辦十五週年,歷屆青少年組別的優秀作品亦有在是屆短片節中放映,供大眾重溫。

此外,為展示影像新世代的創意動力,ifva也在是屆短片節中帶來法國新浪潮短片、七十年代推動短片錄像藝術興起的波蘭短片,以及伊力.盧馬御用剪接師雪蓮主持的大師班工作坊佳作展。

第十四屆 ifva 節

 

第十四屆ifva短片節開幕節目為《看見不看見》,本片由雲‧溫達斯等國際大導執導,紀實妙手仁心的無國界醫生,表達人所不見的人文情懷。

其次,《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等多位知名導演以擅長的濃情厚意,打造台灣人的電影夢。當代中國導演的「私家中國」與英國著名多媒體組合D-Fuse 亦應邀作現場表演,用創意影音表達希望踏遍城市足跡的夢想。

是屆短片節亦帶來「《跳格》舞蹈錄像節精選作品展」和舉行專為小學生而設的動畫放映節目及工作坊。

另外,ifva 更播映了德國奧柏荷辛國際短片節、法國安錫動畫節、克萊蒙費朗短片節及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的精選得獎作品,配合是屆賽事各組別的入圍作品展,見證ifva扶持本地與亞洲影像的發展。

第十三屆 ifva 節

 

第十三屆ifva短片節配合是屆主題「全城光影相隨」,除放映了該季賽事入圍作品選外,更邀得當今極具影響力的德國奧柏荷辛國際短片節,帶來兩個「燃亮世界光影的傳奇」近年得獎的作品集。

為擴闊觀眾視野,是屆的「寰宇光影巡禮」,搜羅各地精彩短片,呈現觀眾眼前。當中節目包括「秘魯光影:不只熱帶風情話」、「SVEMA:烏克蘭短片選」、「韓國動畫:不只是韓劇」和「動畫新勢力WisutPONNIMIT:點黃點綠抱抱你」等。

此外,本地電玩神童何山@PixelToy亦與東京前衛新媒體達人Daito Manabe於短片節中攜手合作,融合影音作互動表演。

第十二屆 ifva 節

 

第十二屆ifva短片節的焦點節目─「Salut!發揚影像保育─向波蘭電影致敬」,
是香港首次舉行的波蘭短片系列選展。當中除了大師級導演如華意達、奇斯洛夫斯基等的早期短片,亦有近年揚威國際的絕佳作品。

是屆ifva亦放映了近年在各大國際影展、短片節及動畫節的得獎作品精選;而於十一屆大受歡迎的節目Mirrorball,於是次短片節中再從愛丁堡帶來精選日本短片、動畫與MV。

有見近年手機短片在中國市場大熱大賣,ifva 搜羅五齣分別由陳果、崔健等拍下的新潮影像,呈獻觀眾眼前。

此外,是屆短片節更帶來香港、台灣新進導演的敘事影像。而本地資深媒體先鋒馮炳輝,結合影像、音樂和身體,大玩live cinema,慶祝97回歸十周年。

第十一屆 ifva 節

 

第十一屆ifva節網羅亞洲及歐洲各地的精彩短片,為觀眾帶來多個節目,包括「齊來感受─—海嘯短片精選」、「愛『德』短」和「打開北歐光影之門─北歐短精選」。另外,ifva帶領大家穿梭手機、互聯網、影院之間,呈獻中國新銳導演第一個手機短片系列和日本Open Art網上短片,創造無國界分享空間。 是屆ifva策劃節目「宏觀音樂」,配合Idea、Frame、Vision、Audio 四大元素,播放國際及亞洲的出色MV,當中包括不少獨立/另類音樂人的作品。 為鼓動獨立創作有更多跨媒體合作,ifva策動四方獨立音樂與錄像創作作動分子製作MV,互動live jam,將聲與影並肩伸延至現場表演。 是屆短片節為慶祝創意媒體面世四十週年,特設「ifva × Videotage 達人力拍鬧熱自家影像」。此外,ifva更請來余力為及邱忠業傳授HDV/八米厘的攝製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