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CINEMA 2.0 媒體藝術展覽:玻璃之城
CINEMA 2.0 自 2011 年起成為 ifva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前瞻態度 來探討電影媒體的無盡可能。今年 「CINEMA 2.0:玻璃之城」以監控為題,道出電影媒體除了捕捉當下、表達自我,也是一個關乎操控的媒介。
我們生於一個監控的世代,私隱天天受到威脅,閉路電視、無人機航拍、電話截聽、電腦資訊竊取、GPS 追蹤……種種監控無處不在。「CINEMA 2.0:玻璃之城」嘗試探究這些監控方式與當代科技發展和藝術創作的關係。電影媒體的技術與本質,其實與許多監控方式,根本同出一源。
策展人:
葉旭耀
參展藝術家:
Julian Oliver / 紐西蘭, 德國
Björn Schülke / 德國
Adam Harvey / 美國
與藝術家見面
25/2 (四) 6:30pm
開幕禮晚上,Julian Oliver 將會分享他的創作意念與 進行示範,Adam Harvey 也會親臨他的《The Privacy Gift Shop》,與他的「顧客」進行互動。
Supported by
Curated by
Art Direction and Spatial Design
Technical Support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Transparency Grenade (2012, 2014)
Julian Oliver
(紐西蘭、德國)
形狀像蘇聯 F1 手榴彈卻只有比手榴彈更勁,這個網絡干擾裝置可截取網絡通訊和聲音,傳送到特定伺服器進行分析,顛覆我們對網絡的安全和信任。
更多
The Transparency Grenade (2012, 2014)
Julian Oliver
No Network (2013)
Julian Oliver
(紐西蘭、德國)
如果你害怕在網絡世界裡有人無時無刻觀察並竊取着你的一舉一動,這個坦克形狀的「網絡武器」能有效阻隔 GPS 全球定位數據及 WiFi 無線網絡傳輸,應該可以幫你暫時逃離監控。
更多
No Network (2013)
Julian Oliver
Spider Drone #3 (2013)
Björn Schülke
(德國)
仿如《變形金剛》裡的寄生機械獸活現眼前!形象猶如昆蟲的身體,長出可延伸的機械臂,還裝上鏡頭,用紅外線感應探測並追蹤觀眾的位置,讓人發掘及經驗一下與陌生機械生物的關係。
更多
Spider Drone #3 (2013)
Björn Schülke
Drone #9 (2016)
Björn Schülke
(德國)
由占士邦電影裡裝上攝錄鏡頭的白鴿,到今日隨手擁有的無人航拍機,特別為是次展覽全新創作的《Drone #9》,將為這一系列監控裝置添上最新一員,捕捉周遭事物影像,同時探究科技、社會及文化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
更多
Drone #9 (2016)
Björn Schülke
The Privacy Gift Shop (2013 - ongoing)
Adam Harvey
(美國)
The Privacy Gift Shop is an online marketplace for counter-surveillance art and privacy accessories. Each product is an ongoing project,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uture of living in a world of constant surveillance.
更多
The Privacy Gift Shop (2013 - ongoing)
Adam Harvey
由策展人葉旭耀親自分享「Cinema 2.0:玻璃之城」的策 展理念。
第二十一屆 ifva 比賽
媒體藝術組入圍作品展
十組媒體藝術作品,由聲音科學到 光影變奏,由骨頭到鄉下話,從有 形到無形,形態各異,卻互相掀動, 展開一趟連繫着不同生命體的旅程。
《黑動》
陳好彩
(香港)
《黑動》是一次彷如置身其境的錄像旅程,並配以環迴立體聲效而創造出的虛擬景觀和空間戲劇。一團無以形狀的黑色物質時而凝聚時而分散,於漆黑的洞穴中展開一場跨越肉體與精神的感官體驗。
更多
《黑動》
陳好彩
《捉不到的》
蕭偉恒
(香港)
我相信地景能夠蘊藏人類的一切,可是圍欄內外總是夾雜著障礙,必須繞過這些障礙好讓我看清想看的。利用機械裝置試著去一點一滴捕捉及重構這個身份,是我一直想窺探卻又捉不到的。
更多
《捉不到的》
蕭偉恒
《磁流》
何映彤
(香港)
《磁流》是一場化學藝術,利用鐵磁流體(ferrofluid)及磁場即時產生錄像,概念源自人工腦學(cybernetics)。鐵磁流體在不同情況下,有着絢麗的轉化過程,藝術於焉誕生。
更多
《磁流》
何映彤
《Light Barrier (Second Edition)》
Elliot John Woods、Mimi Son
(英國、南韓)
這個視覺故事由一個數碼形態開始。它穿過《Light Barrier》,衝破本來的虛無而進入我們的真實。它在全新的實體中嘗試發掘各種可能性,與此同時卻又希望堅持其數碼身份。終於,它再次穿過《Light Barrier》去找尋下一個真實。
更多
《Light Barrier (Second Edition)》
Elliot John Woods、Mimi Son
《明鏡》
陳翹康
(香港)
麻煩總是隨身,甚至無分國界。《明鏡》的一端連接由超過九百個碗的裝置,每個碗內均有一顆磁珠,另一端連結設於北京某畫廊門口的紅外線感應器。當有人經過,訊號透過四個放大器,以磁場震動碗內的磁珠,製造出如同湖面漣漪的效果。
更多
《明鏡》
陳翹康
《MinkeyFamily.com》
陳珉祺丶羅劬
( 中國)
《MinkeyFamily.com》是虛擬網絡世界裡的一戶尋常人家,透過家庭的記憶提煉重塑了一個與過去世界相似的空間。藝術家收集了一個家庭由1946 至2005 年的回憶片段,從個體眼中見到的社會面貌,並代表着一個普通家庭在這段歷史的狀態。
更多
《MinkeyFamily.com》
陳珉祺丶羅劬
《レキオン- 礫音-》
野上勝己
(日本)
日文「礫音」代表身體部位如頸項及手指關節間磨擦而成的劈啪聲響。這些聲響以具超級指向性的參數喇叭輸出。喇叭連接至一台與表演者的臉部動作同步的機械人,觀眾可直接聽到各種關節合成出來的奇特聲響。
更多
《レキオン- 礫音-》
野上勝己
《SEMI-SENSELESS DRAWING MODULES Trilogy》
菅野創、山口祟洋
(日本)
作品包括一系列原創的繪圖機器,系統並會結合參觀者與環境等因素,移動繪圖組件。這組電子與機械系統弔詭地嘗試探索「人類創意」為何物,我們假設人類的創意其實源自模仿、學習與偶發性事件。作品因而以三部曲的形式呈現。
更多
《SEMI-SENSELESS DRAWING MODULES Trilogy》
菅野創、山口祟洋
聲機勃勃II – 共生
陳韻如
(臺灣)
《聲機勃勃II – 共生》是一個由機械零件組成的聲音裝置,住着如同有生命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非常敏感,擁有類似人類及動物的聽覺及視覺。裝置由聲音去推動,帶來觀者與環境之間連綿不休的對話。
更多
聲機勃勃II – 共生
陳韻如
《崖hea響槓言》
葉啟俊
(香港)
過去兩年多,我着家父教我說他的「鄉下話」──客家話,並用錄音機將之記錄。連同他跟其他親戚朋友的對話錄音,我以廣東話、普通話拼音、英文及自創的符號把發音記下。錄音化為一組由電視機、揚聲器及椅子組合而成的裝置。觀眾可聽着我與家父的對話,一同學習客家話。
更多
《崖hea響槓言》
葉啟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