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va 青年導演計劃2014

2014年9月至12月期間,香港藝術中心 ifva 主辦﹑WYNG Masters Award贊助的青年導演計劃,以「廢/棄」為核心主題,藝術家一連八星期進校跟學員創作短片。透過一連串的創意靈感訓練一同探討創作,通過實地考察及討論了解廢棄的議題,鼓勵同學利用創意影像發掘和表達自己意見。

廢物不僅僅是「垃圾」,一件東西從有價值的物品變成廢物,牽涉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甚至分配與公義的問題。追求潮流的心態已成為主流意識:一條牛仔褲未被穿舊,我們已經新添一條刻意破洞造舊的新牛仔褲;有形與無形的耗費:食物吃不完就倒,時間任由它耗度。甚或乎對於你來說是廢物的東西,對拾荒者又有另一意思價值。

同學從透過計劃理解問題,並提出新觀點和發掘新思維。 

參與學校 (按英文字母排序):
- 樂善堂王仲銘中學
-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 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
- 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李惠利中學

Sponsored by

概念想法腦交戰

透過數星期的活動及討論後,同學均建立了其對「廢/棄」的獨特見解,並把這些意念融入創作,轉化為劇本。

創意靈感大爆發

同學從創作心智圖 (Mind-mapping) 及故事畫板 (Storyboards),進行批判思考訓練,並將「廢/棄」的概念進一步發揮,以創意表達出來。

實用製作技巧

導師教授同學電影製作的基本理論及實用技巧,其中包括:拍攝角度及取景、分鏡及剪接及特效製作等。工作坊鼓勵同學以實驗精神進行創作,因此,同學需要把剛學到的拍攝技巧,應用於15秒的短片拍攝當中。除此以外,同學還會跟不同題目拍攝短片練習,讓同學之間互相欣賞作品及討論。

實地考察工作坊 - 馬寶寶社區農場

同學參加實地考察,進入農場,了解香港在「廚餘回收」及「有機耕作」的發展,並透過餐廳棄油製作有機肥皂,親身體驗環保。除此以外,為了讓同學感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工作坊還教授同學以果皮製作有機酶。

活化廳-油麻地

同學走訪油麻地街頭,訪問街訪,並走進「碧街18號」,了解油麻地人的生活及的該區的歷史,體驗活化。同學還在實地考察以不同的方式分享他們對油麻地的感受,並由此激發出對「廢/棄」的創作意念。

調色工作坊

由專人教授的電影調色工作坊,指導同學基本的電影後製技巧,讓同學體驗調色於後期製作的重要性。

參與藝術家 (按英文字母排序):

胡康倫

畢業於城大創意媒體後,於孟買貧民窟教授生活技巧兩個月,後因登革熱住院兩星期。作為一個南亞題材愛好者,這旅途讓我了解並明白他們更多。曾拍攝三部短片,分別是《五分鐘》、《水邊》和《露水,露水》。

王偉健

1987年出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從事錄像、攝影、行為及裝置等跨媒介創作,他的作品關注時間於物件上的呈現,及當中與記憶的關聯,而行為作品則多為回應當下社會議題及擴充空間的可能性,例如《維多利亞蒸氣》(2006)《六月四日 我在地鐵讀報紙》(2011)。其作品曾於紐約,台北及香港等地展出。王氏曾任職香港新聞網站《主場新聞》,主理新聞錄像及攝影,現修讀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

黃荻

畢業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系。自2011年起參與共治社區運動。關注獨立音樂及社運紀錄片作品:《發霉派對》(2013),《工廈三樓》(2014)。

黃炳動畫廊

成立於2014年,本地創作人黃炳除了製作動畫外,還會生產插畫和音樂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