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ema 2.0: 現場表演 Open Reel Ensemble
16/3/2013 (六) 6:30pm  |  香港藝術中心正門  |  40分鐘 | 免費入場

幾台那些年的磁帶錄音機,一場怪誕好玩的音樂實驗

和田永Ei Wada(Reel、Concept)
佐藤公俊Kimitoshi Sato(Reel、DJ)
難波卓己Takumi Namba(Reel、Violin)
吉田悠Haruka Yoshida(Reel、Percussion)
吉田匡Masaru Yoshida(Bass)

來自日本的創意音樂組合Open Reel Ensemble,玩轉幾台舊式開盤磁帶錄音機(open reel recorder),結合古今媒體技術,把磁帶錄音機改頭換臉,賦予舊發明新生命!

組合主將和田永,兒時已經對卡式錄音帶的即時回卷錄播科技非常著迷,十來歲便開始鑽研錄播技術,畫了大量草圖,經歷無數實驗,終於成功將幾台那些年的磁帶機與當今電腦科技接合,把早已經從主流使用層面上消聲匿跡的開盤式磁帶錄音機,重整成一台又一台實時聲音合成器。和田永聯同四位音樂猛將於2009年成立Open Reel Ensemble,樂隊同年首演已大獲好評,旋即獲邀到不同地方演出,足跡遍及奧地利林茲國際電子藝術節、德國柏林的Transmediale、西班牙巴塞隆拿的Sonar Festival 等世界頂級媒體藝術節,贏得相當高的國際讚譽。樂隊亦曾參與2010 年TEDxTokyo 的演出,並於2011 年獲得第十五屆日本媒體藝術節娛樂組最高榮譽獎,成為全球焦點。

Open Reel Ensemble 五位當代媒體藝術才子首度來港獻藝,今次將以低音結他、小提琴及敲擊樂,配合即場錄音及混音,來一場open reel 捽碟show !

Sponsored by
Curated by
展覽
媒體藝術展覽
Supported by
Curated by
Venue designed by

8-21/3 / 12noon - 8pm / PAO / 免費入場

神乎其技把玩新媒體藝術

要數當今世上最炙手可熱的日本新媒體藝術家,真鍋大度 的名字絕對名列前茅。早於 2008 年 3 月來港為第十三屆 ifva 節夥拍本地音樂達人何山@ Pixel Toy 同台 VJ 聲影演出,翌年被邀到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大展作開幕表演嘉賓,獲得極大的迴響,自此更聲名大噪,成為各地藝術節 常客,更是知名品牌爭相邀請合作的對象,Nike 的「音 樂鞋」(Nike Music Shoe)就是他的創作之一。

真鍋大度的腦袋裡裝滿瘋狂念頭,每次作品都使出怪招,帶給觀念超乎感觀的驚喜,當中著名的有 BodyHack 電激演出,利用電流刺激臉部肌肉來挑戰互動的定義。真鍋大度早期為 hip hop DJ,更是設計師和電腦系統工程師,現階段 專注投入新媒體藝術創作。

重臨香江,真鍋大度首次在港展出裝置作品,帶來大玩激光投影的《UV Laser Fade Out》(2010),以及研發臉部 追踪技術、全新版本的《Face Tracking》(2011/2013),把藝廊轉型為一部光影面書。

關於藝術家真鍋大度

真鍋大度出生於 1976 年,東京科技大學畢業,主修數學,他亦完成了國際媒體藝術與科學學院(IAMAS)的「動態感官程式」(DSP) 課程。

真鍋大度經常作跨領域的工作,包括藝術,設計和研究,他擅於發掘現有媒體和技術的獨特角度,來處理並重新定義它們。他的作品不喜以科技來追求永無止境的高解像虛擬現實,反而會通過仔細觀察和探索身體的基本功能、電腦和電腦程式的基本特徵,來重新再現事件瞬間的美麗。

第十八屆 ifva 比賽
互動媒體組入圍作品
七個入圍作品,以十足創意配合機械部件、動態聲音裝置和虛擬現實電腦軟件等,探索人與世界的奇妙互動,尤其關注人對時間和空間的主觀認知。
8-21/3/2013 12noon - 8pm| 包氏畫廊  | 討論會將於16/3 5pm-6pm 進行| 免費入場
《(非典型裝置) 》
黃宇軒、林志輝
香港
十年前的三月,戴著口罩的你在做甚麼?再戴起口罩,踏進關聯詞漂浮的記憶空間,想想。
更多
《Arrivals》
Marco De Mutiis、黃智銓
香港
《Arrivals》是一件針對特定場地的動態裝置作品,利用航班報時的機械裝置,探討記憶這主題。
更多
《Bad Trip》
關子維
香港
《Bad Trip》是一件既逼真又充滿互動性的裝置,它讓觀賞者透過遊戲機控制器,進入創作者的腦海中遊覽。
更多
《Differential Reality》
李啟華
香港
如果能同時體驗自己的「過去」與「現在」,是否會改變我們對現實的認知?作品未必會為你帶來答案,但會嘗試由時間創造出空間,讓你同時體驗「過去」與「現在」。
更多
《機械演奏》
馮俊彥
香港
《機械演奏》是一件運用小提琴來自動創作音樂的動態聲音裝置。觀賞者可以從中享受獨特的聽覺體驗以及多維度的視覺震撼。
更多
《當下》
陳浣廷
香港
《當下》是一件關於感受時間的作品。在感知的過程中,作品同時也用另一種形式展示著時間。
更多
《The Telescopes》
黃福權
香港
這些簡單坦率的空心管道,揭示出最基本樸實的自然現象,廣闊的聲頻把我們帶到一個沒有邊際的領域。
更多
Tamas Waliczky 展覽
「舞‧ 動瞬間」

14/3/2013 – 3/4/2013 |  10am-8pm (一至五) |  2pm-6pm (六)

展覽開幕:13/3/2013 (三) |  6:30pm | 香港歌德學院歌德藝廊 |  免費入場

在電腦尚未普及使用的年代,軟件公司還沒有開發電腦動畫軟件市場,大銀幕上還未出現《反斗奇兵》,Tamas Waliczky 已運用一台雅達利電腦,開展他的「新媒體」藝術創作旅程。成長於實行共產主義的匈牙利,處身封閉國度,Tamas Waliczky 看到的卻是一扇自由的創作窗口。九歲開始創作動畫的他,從沒有接受任何正統動畫創作訓練,電腦理論、技術、英文,統統都是自學而成。自1983 年起鑽研電腦影像創作,他的非凡視野及前衛創作讓他屢獲國際殊榮,憑著卓越的藝術成就,得到藝術界垂青,先後被邀到德國ZKM新媒體藝術中心及日本歧阜情報科學藝術大學出任駐場藝術家,在多所學院進行技術研究及講學。從沒有上過大學的他,第一次踏進大學校園就是擔任教授。

Tamas Waliczky 的作品在電腦技巧的應用、對電腦影像的定義、鏡頭和空間的運用、透視的方法等實驗,預言了未來電腦影像創作的無限可能性,更翻天覆地的為媒體藝術開拓了全新視野。這位傳奇的電腦動畫先鋒,將於香港首度舉行個人展覽,更親身導賞,另設放映及講座。

 

Tamas Waliczky 的作品得獎無數,更是世界各地媒體藝術節的常客,共六次於備受重視的奧地利林茲國際電子藝術節獲獎,其中作品《Gramophone》更於1989 年獲得該藝術節大獎「金尼卡獎」,此外更有不少作品為巴黎龐比度中心及布達佩斯路德威格藝術館等重要展館的館藏,能得到國際級的肯定,全因Waliczky 的前衛的電腦影像創作同時著重形式及意念:在技術層面上開拓前所未見的創作技巧,同時在意念上擁有情感表達的支撐。這位國際級大師於香港首度舉行個人展覽,將展示其1986 年至2013 年間、十七個系列共三十部的電腦影像及互動媒體藝術創作,當中《Wheels》 (2013)及《Homes》 (2012) 更是首度曝光的全新作品。

Co-presented by
藝術家導賞:16/3 (六)  |  17/3 (日)  |  23/3 (六)  3pm

COMPUTER MOBILES (HUMAN MOTIONS) 1986-1988

WATERBIRD
Computer-mobile, 1986
CRYING WOMAN
Computer-mobile, 1986
CENTRAL SHUTTER
Computer-mobile, 1987
LOVE TRIANGLE
Computer-mobile, 1987
EYE
Computer-mobile, 1987
WHEEL
Computer-mobile, 1988
PICTURES
Computer-animation, 1988
IS THERE ANY ROOM FOR ME HERE?
Computer-animation, 1988
MACHINES
3D computer-generated still pictures, 1990
THE GARDEN – 21ST CENTURY AMATEUR FILM
Computer-animation, installation 1992, 1996
THE FOREST
Computer-animation, installation, 1993
THE WAY
Computer-animation, installation, 1994
LANDSCAPE
Computer-animation, 1996
SCULPTURES (TIME-SPACE)
Computer-animation, installation, 1997, 2001
FOCUS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1998
THE FISHERMAN AND HIS WIFE
Computer animation, 2000
AQUARELLE 2000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2000
BALANCE
Computer-mobile, 1988

ANIMATIONS FOR THE INTERNET, 2001-2004

ANSICHTSKARTE – PSEUDO PERSPECTIVE STUDY
Interactive internet-animation, 2001
AMPHORA – NUDE STUDY
Interactive internet-animation, 2002
COLOR STUDY
Interactive internet-animation, 2002
ANNAMARIA’S MOTION IN TIME
Interactive internet-animation, 2002
ANIMATION NUMBER 7
Interactive internet-animation, 2002
WHEELS
Computer calculated real-time installation, 2013
SELF-PORTRAIT
Interactive internet-animation, 2005
MARIONETTES
Computer animation, installation, 2006, 2007
HOMES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2012